emc体育全站官网
网站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SERVICE PHONE

400-123-4657

行业资讯

财务管理不规范违反法律,财务管理不规范违反什么纪律

点击数:0    时间:2023-07-03

事业行政单位财务常见问题有哪些

纵观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开支及补贴等发放情况,按其内容与性质可分为四种类型:一补贴类。

含有误餐补贴、不休假补贴、下乡及外勤补贴、加班工资、水煤电补贴、专业人员补贴等。

二津贴类。

含有夜班津贴、保健津贴、岗位津贴、专业人员津贴等。

三奖金类。

含有安全生产奖、考勤奖、考核奖(含条块单项考核)、工业目标考核奖、部门表彰先进奖等。

四其他类。

含驾驶员补贴、差旅费、奖励基金、值班费、劳务费等。

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开支膨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政出多门,越规发放。

根据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发放各种补贴、津贴的有关文件精神,凡涉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含离退休)的工资、福利、奖金、补贴、津贴等方面的财务制度的制定权限和修改权限,一律集中在财政和人事部门,其他行业主管部门无权自行决定。

但是,有些部门(主要是上级主管部门),不是按规定要求执行财务开支标准,而是想方设法做好人,越俎代庖制定财务开支标准。

(二)自立名目,私自发放。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片面强调本部门本单位的特殊性,擅自随意制定财务开支标准,增加了单位的经费支出(事业支出)。

有些单位在自行制定财务开支标准时,强调经费自筹,而一旦既成事实后,就要求财政部门追加经费指标。

(三)淡化考核,固定发放。

现行的一些补贴或津贴,文件规定要在量化考核单位每位人员的“勤”况后才能发放。

在具体执行中,有些部门或单位怕得罪人,采取“一视同仁”的办法,固定发放。

如目前反映较大的误餐补贴和夜班津贴,各机关单位都执行了定额的标准,大体每人每月夜班津贴在2590元、误餐补贴在60120元不等。

(四)各垒阵营,超常发放。

有些单位与部门根据自身特点,在自我“创收”、节节高攀的情况下,首先考虑的是职工福利。

他们紧扣中央、省、市有关部门规定的财务开支标准,力争财政多核拨补助资金。

雅博体育官网APP下载

如某报社,在人员经费支出方面,除了工资及正常补贴外,设置了“满勤奖”每人每月100元;
“量考核奖”每人每月100元;
“加班补贴”每人每月60元;
“煤气补贴”每人每月50元;
“夜班补贴”每人每夜10元;
“月度考核奖”主要负责人每人每月约490500元左右,一般人员均在300元左右。

照此粗略计算,该单位每人每月可取得约为800元左右的超常补助及奖金。

(五)竞相攀比,争先发放。

由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开支标准的制定政出多门,地区间、部门单位间标准不统一,再加上执行过程中控制不严,造成攀比之风盛行。

(六)上级决定,下级发放。

有些行业、系统的主管部门,为了本系统的利益,借助于部门管理的优势,制定行业开支标准,要求在系统内执行。

不少行业、系统主管部门在自行出台新标准时,都加上一条:提高标准、扩大执行范围增加的支出,由地方财政负担。

(七)渠道多样,隐蔽发放。

我们江苏省通州市部分单位已由银行代发工资及奖金,其发放数额全部打入银行代发的职工工资信用卡中,而原始凭据上既无领款人签名,且无具体支出项目名称,给财务检查带来了一定难度。

目前少数行政事业单位为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对主要内部科室实行经费双包干制度。

这样,有些补贴、津贴、奖金等支出及审批,全部在科室收支包干中“明正言顺”地列支了。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有哪些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预算执行方面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和严肃性 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方面有如下问题:(1)有的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超标购买小汽车、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款进行高档消费,致使单位的会议费、招待费、车辆燃油维修费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公众形象。

(2)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

(3)有的预算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树立讲求经济效益的理财理念,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

2、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1)没有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保证部门、单位内部会计工作有序进行,如电子信息系统控制、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

(2)没有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监督制度,促使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保证会计核算真实反映经济活动内容。

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够合理,业务交叉过杂,人员兼职过多,职责不明确。

会计事前、事中、事后审核监督流于形式。

也有相当一部分单位未设立内审机构,已建立内审机构的单位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单位内控制度有待完善。

一部分单位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已建立了内控制度的单位,部分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缺乏合理性。

但更多的还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而在执行上大打折扣。

遇到具体问题时过分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名存实亡,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3、财务管理的制度不健全 (1)专项资金的管理。

把关不严,供应范围过宽。

由于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在核拨专项资金前,项目缺乏必要的论证,使资金和应办的项目脱节,从而在各级财政的预算、决算中几乎所有的支出科目都列有专项经费,使用范围带有极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缺少“度”的限定,资金分配存在严重的随意性。

财务管理不规范违反法律,财务管理不规范违反什么纪律

2、往来款项的管理。

据调查,现在事业单位往来款项的账面余额占流动资产的50%以上,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呆账、坏账。

主要表现在:采购财产物资商品的预付货款因不及时清算或贷款担保硬性扣回形成呆坏账;
单位购车、买设备或其他物品,转付商家的钱多,购物金额少,因结算不及时,产生债务纠纷,无法收回形成呆账。

(3)年终清理结算和财务结账。

年度终了对全部会计核算进行清理结算和账务结账是编报年度决算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单位决算报表准确、真实、完整的一项基础工作。

突出表现在:单位财务没有及时清理结算,往来款项往往由于跨年度导致责任不清,形成呆账坏账。

4、固定资产管理重使用轻管理 (1)按规定应纳入政府采购通过财政直接支付的各类固定资产,各预算单位自行采购,逃避政府采购。

(2)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重使用轻管理。

由于各预算单位固定资产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单位占有固定资产没有代价,一方面不断向财政申请经费,兴建或购置资产,一味追求高标准、高品质,对一些尚能使用的资产提前更新,造成国有资产的低效使用;
另一方面,对已购入的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长期不进行清查盘点,固定资产处置不规范,有的固定资产去向不明,导致家底不清,账实不符,造成国有资产的闲置和流失。

5、固定资产核算不合理我国事业单位不要求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固定资产的更新是从收入中按比例提取修购基金来补充的,这样势必会出现以下四方面的缺陷。

(1)容易导致资产信息的失真。

单位的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一直以原值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从固定资产购置直到报废的整个时间段内,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的数值都不发生变化。

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会发生合理损耗,这样就虚增了资产和净资产总量,造成资产信息的失真,不利于报表使用者正确了解资产、净资产的使用情况。

(2)影响固定资产的及时更新改造。

按规定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是通过修购基金来支付的,而修购基金是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的。

这样会导致收入多时多提,收入少时少提,使得修购基金的提取数量极不稳定,不利于固定资产的及时更新改造。

(3)不利于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由于不计提折旧,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原值与净值相差越来越大,发生价值背离。

固定资产在报废、毁损、丢失时,按原值冲减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不能真实地反映实际损失,难以划清责任。

(4)不能正确体现收入与支出的配比原则。

事业单位从事日常业务活动和经营活动,必然会发生固定资产的损耗,企业是通过计提折旧的方法计入成本,收入和支出相配比。

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损耗不能在成本核算中得以体现,人为地降低了取得相应收入的成本,虚增了盈余。

特别是改革后,单位经营收入比重增加,成本核算越来越重要。

折旧是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不能得以体现,会直接影响到单位的切身利益,使资产在不知不觉中流失。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2 emc体育全站官网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号:粤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