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资讯 —
点击数:0 时间:2023-07-04
1、激烈的言语,正是表示理由的薄弱。
2、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3、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4、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5、再困难,氧气总是够吸的吧! 6、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7、做正确的事,再把事情做正确。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9、活鱼会逆流而上,死鱼才随波逐流。
10、没有人能令你失望,除了你自己。
导语:每一项创业都是无比艰难的,餐饮创业的辛苦更是有目共睹,每一个餐饮创业者都是一位励志人物。
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餐饮励志小文章,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餐饮励志小文章(一) 西少爷的创始人,孟兵,在腾讯和等互联网企业都有任职经历,虽然自己在上学期间也捣鼓过创业,但都是小打小闹,可以说经验与前两位高大上的前辈来说(黄太吉煎饼和雕爷牛腩),差得太多,但高端有高端的玩法,低端有低端的策略。
虽然做的是编程工作,在用户体验方面的经验并不多,但这帮西少毕竟是浸润在互联网企业里的,耳濡目染之间,也会对用户体验有自己的想法和感悟。
于是,在20xx年4月8号,西少爷肉夹馍开业。
在开店之前,他们不忘用冲击性话题来开路,一篇名为《我为什么要辞职去卖肉夹馍》的文章悄然产生,文章里,北京的繁华、高悬的房价、物质的爱情、平凡枯燥的工作,一切都太有代入感,处处都敲击着白领和即将就业的大学生的心,于是,文章一夜之间被疯传。
孟兵说,自己团队所做的,就是对于用户体验的把握与对极致的追求。
“很多行业追求的是用户满意度,但我们追求的是‘用户尖叫度’,就是产品一定要超越大家的预期。
”话虽如此,他拜师学艺只用了一个月便出师了,此言此行,不得不说多少还是有些浮躁。
而火爆的名气,更多的靠是名校高学历、名企高薪职位,对应的却是小摊、肉夹馍,这些奇妙的组合来引爆的,一时间西少爷成了各个网站的热点,尤其是被各种教育网站看重,成为网民讨论的热点,西少爷也扶摇直上,利用自己互联网人的身份优势,进行起了身份营销——凡是互联网企业的员工来这儿都有优惠,一系列营销做法效果显著,西少爷生意很是兴隆。
由于品类极其简单,所以,西少爷的产品质量一直保持地不错,但致命的缺陷依然在这里,过于简单的品类,很容易让用户产生倦怠。
过量的宣传导致了用户预期高涨,而一个肉夹馍的体验边界增长成本越来越高,满足用户不断增高的体验期望越来越难。
另外,通过过度宣传造成的人为稀缺感,很可能会导致用户对产品的畅销产生怀疑。
总之,接地气儿的西少爷过得还不错,但如何解决扩张中的问题,产品品质和口碑如何保证,网络营销还有哪些新招数、还有漫漫长路需要探寻。
餐饮励志小文章(二) 开餐厅却不收顾客钱,这件事在平常人看来像是一场商业自杀,但创业者韩月却看到其合理的地方。
你吃饭,广告主付费,这家广告餐厅不仅没有倒闭,还在激烈的餐饮业另辟蹊径,赚了上百万的利润。
一起来看这个叫韩月的郑州女孩的餐馆创业故事: 2007年,如同许多创业者一样,郑州女孩韩月遭遇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创业失败,与同学一起合作开的以面食为主的饭店由于资金问题面临停业。
接下来的事情怎么做呢?韩月首先想到了给饭店打广告。
后来经询问同学她才发现,自己连广告费都掏不起。
她开始抱怨那些媒体的广告费用太高。
同学长叹一口气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啊!你的餐厅如果免费,不用打广告也会人潮涌动。
”韩月苦笑了一下,突然,一个大胆的想法被同学的这句话启发了。
餐厅免费,人潮涌动,这不也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吗?自己的餐厅如果和广告结合起来,不是很好的模式呢? 回到饭店,在房间里坐了一个下午,一个草案就迅速形成了。
她给饭店设置了两扇门,一扇是正常收餐费的门,一扇则是走地下消防通道的免费门。
正常收餐费的与以前到餐馆吃饭没什么两样,吃多少收多少钱。
但免费的那扇门里却做了一个弯弯曲曲的走道,两边墙上挂满了广告位。
她想:免费吃饭能大幅提高人气,有人气就能吸引商家来做广告,赚取广告费,同时也能带动收费餐馆的营业收入。
这个想法令她十分兴奋,人一旦有某种成型的想法之后,就很容易迅速投入行动。
韩月紧锣密鼓地准备了半个月之后,终于在9月份的一天清晨,打出了“本店吃饭免费”的牌子。
之前,她算过一笔账,如果按照免费餐限量提供的话,一份面的成本是一元五角左右,每天从她的“九曲广告回廊里”经过的人如果有二百个,那么最多每天多支出三四百元。
而且,她还要求,每个就餐的客人,必须在结账时背诵出三个广告才能免单,这样的话,广告的宣传效应,不言而喻。
在此之前,韩月免费拉了很多广告放在自己的广告位上。
由于她的餐厅位置还算不错,附近又有几家写字楼。
很快,她那里吃饭不要钱的消息就传遍了那几幢写字楼和几个商场。
有来这里看新鲜的,有来品尝的,也有冲着不要钱的午餐去的,韩月的饭店,一下子火爆起来,一些排队排不上的客人,也不想再换地方,干脆就直接花钱用餐。
桌椅工装都成载体,广告餐厅初见成效 免费已经半个月了,效果要比想象的好,但是临时筹措来的几万元资金也一天天地赔进去,毕竟正常用餐的人还是不多,她几乎捉襟见肘。
看来广告不能再免费了。
于是,她又一家家跑去找那些已经免费登过广告的商家。
可尽管韩月百般劝说,他们就是不打算交费。
结果,广告位一块块空出去了,韩月开始着急。
可没想到,没多久有部分商家开始主动找到她交费做广告,每块广告位每月几百到上千元不等。
原来,这半个月来的广告终于收到了效果。
有一家化妆品代理商说,自从在韩月的餐厅免费做了广告之后,不少女孩子跑过来问他们这款化妆品,甚至有几个对广告词倒背如流。
此后,陆陆续续有更多的商家参与进来。
终于收支平衡之后,有人开始劝韩月扩大广告回廊的规模,但是韩月却拒绝了这个建议。
原来,这个广告回廊利用了所租店面的安全通道和一部分楼梯空间,按照消防管理部门的要求不能再进一步扩大了。
那么该如何在不增加广告位的前提下发布更多的广告呢? 2008年初,韩月找到了河南当时一家规模比较大的LED外屏生产商,要求合作。
这样就能在一个LED屏上播放多个广告,不必开辟新的广告位。
几经商谈,对方同意赞助一块中型LED屏,但条件是必须划出一部分展示空间让厂商免费打出广告内容。
韩月看着手里不多的资金,只好咬咬牙答应了。
另外,她还对菜品进行了细分。
面和份饭都按照广告词的难度、长度进行了等级划分。
背诵三段比较长比较难的广告词之后,不仅可以得到一份顶级茄汁面,还可以得到一份小菜的奖励。
同时,韩月也对LED显示屏上的广告进行了难易区分。
有时,为了一顿免费的午餐,很多人会把整个广告群看两到三遍,同时也记住了很多自己本来不感兴趣的广告。
韩月的这个做法,得到了那些商家的高度赞赏,她的广告收入渐渐多了起来。
广告收益虽然多了,但是仅仅一个LED屏远远不能满足广告需求。
对此韩月早就有自己的想法,餐厅既然是以广告为主题的餐厅,那么每一个细小的角落里,都应该体现广告的效应。
她思索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另外一些方法。
比如服务员的工装上,点菜的菜单上,甚至是盘子、碗以及桌面等等,都是很好的广告载体。
就这样,韩月的餐厅逐渐变成了广告的“天堂”,同时还获得了不少商家赞助的餐厅用品。
甘心做成体验店,将对手变成盟友 随着知名度越来越高,韩月在免费餐厅的花样上也做了改进。
但与此同时,餐厅的那一部分收费的业务,反而受到了影响。
这一块也算是餐厅的主要收入来源,日益下滑的营业额让韩月觉得苦恼。
2009年5月的一天,一位客人在韩月的创意餐厅用餐之后,提出了一个要求,如果不在韩月这里投放广告,能不能进行其他方式的合作? 恰巧韩月正在为自己的收费菜品发愁,两者一结合,她想了一个好主意,并提出了一个口号:你吃饭,他买单。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去吃收费餐的顾客,如果你是某种品牌的消费者,那么只要你可以列举出此品牌的三个广告内容,并持消费此品牌产品的小票,可以免费吃等级不同的饭菜,而韩月则凭借这些小票,与不同品牌的商家结算。
这个想法,大大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
三个月的时间,韩月骑着单车跑了数十个品牌商家。
说起她的广告餐厅,大部分都觉得新鲜有趣,有一部分当场就与她签订了合同。
不仅如此,那个客人的思路也彻底启发了韩月。
除此之外,她又开发出了“菜品新尝”。
就是以自己广告餐厅的名义,与很多家饭店联合,只要是饭店一推出新的菜品,就可以放到她这里免费品尝。
当然,免费的前提还是以广告为基础。
这一个点子,遭到了有些人的质疑。
想想,本身就是以经营饭店为主,把别人的菜品拿到自己的饭店里面,不是砸自己的场子吗?但是韩月不这么想,她说:“我的餐厅本身就不是单纯以饭菜盈利的,而是一家以广告为主要收益的餐厅。
既然化妆品可以做广告,手机可以做广告,那么饭店为什么不能做广告呢?我的饭店就是其他饭店的体验店。
而且除了做广告之外,他们还可以免费给我提供菜品,大大降低了我的经营成本,何乐而不为?” 2010年9月,韩月收购了一家小广告公司,将饭店与之合并为一家公司,以保证能够合法经营广告业务。
说实话,虽然自己做广告餐厅做了这么久,接触的也都是与广告有关的业务,但是真做起广告公司,她心里还是没有底。
就在这时,一个同学给她出谋划策,并告诉她,做广告公司,并不比她做餐厅复杂多少,而且可以和广告餐厅相得益彰。
同学的话事后果然得到了验证。
韩月通过将广告公司的专业水准与现有的饭店业务相结合,收益多多,到2011年4月,她的财富便积累到了100多万元。
与此同时,她的广告主题餐厅也越做越顺利。
谈起经历,韩月谦虚地说,其实她成功只有四个字:敢想,敢做。
餐饮励志小文章(三) 这家仅15平米的小店,只有1个店员,从清晨到晚上,只卖豆类粗粮产品,一月营收竟有10万元之多。
它是怎么做到的? 现在,“豆浆记忆”主立足于重庆,已经有50多家店,再加上没有营业和开在四川、贵州的店,已经有70家店,今年的预计新增店面200家,营业额冲刺4000万。
它是怎么做到的? 这家名不见经传的早餐饮品店,相比校内其他饮品店。
虽然位置比较偏,但是却更为拉风惹眼。
成立不到一年的高校小店竟把时尚潮流的奶茶店和甜品店的风头抢了大半,2元“吊丝”豆浆产品逆袭“高富帅”到底凭什么? 豆浆记忆是怎样练成? 说起豆浆记忆,就不得不提起它的“幕后运作者”——刘斌。
刘斌是谁? 这个81年出生的重庆崽儿长得敦厚老实,不善言谈,却是重庆的活地图。
用他的说法,这都是“让学生喝到品质豆浆是他毕生追求”。
2006年,不满1周岁的儿子对牛奶过敏。
他为了让儿子营养均衡,有一天早上,家里刚好打了豆浆,抱着试试的心态,喂了儿子豆浆。
第二天,他又换了几种谷物,发现儿子两眼直勾勾地望着豆浆。
原来儿子又想喝豆浆了。
经过这样几次反复地尝试,儿子真的爱上了豆浆,也没有再出现过敏的症状,悬在心中的问题,一杯小小的豆浆便帮他解决了。
凭借多年经商的直觉,当时刘斌就想,豆浆的植物蛋白其实更适合国人的需求,既然不满周岁的儿子都爱喝,应该有市场。
现在回头看看,或许这就是他想要创业的初衷。
放眼全国,尤其是高校细分市场,学生们更需要营养的早餐,加上豆浆平价的属性,符合学生的消费水平。明博体育官方版
另一层意义,豆浆也是他与儿子甜蜜回忆的载体,每次一想到儿子,他更坚信,一定要做好豆浆的品质,所以取名叫“豆浆记忆”。
所谓的商业之美,就其本质而言,是人们对自然与物质的一种敬畏,并在这一敬畏之上,让自己的匠心为供奉,投注一生。
产品:打造老干妈式品质 众所周知,老干妈成名前,有个小故事。
当时陶华碧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一点钱,开了个简陋的餐厅,专卖凉粉和冷面。
凭借风味独特的辣椒酱,闻名而来的顾客越来越多。
一次偶然的机会,很多客人吃完凉粉后,又取出钱来买一点麻辣酱带回去,甚至有人不吃凉粉却专门来买她地麻辣酱。
她心里又纳闷了:麻辣酱充其量只是一种食品作料,这些人买这么多回去,吃得完吗? 一天中午,因麻辣酱卖完后,吃凉粉的客人也没有了。
她心里憋得慌,就关上店门,想出去看看别人地生意怎样。
她走了10多家卖凉粉地餐馆和食摊,却发觉人家地生意都非常红火。
原来这些人的麻辣酱作料都是从她那里买来地! 思来想去,最后陶华碧下定决心,关掉凉粉儿店,开办了一家辣椒酱的工厂,“老干妈诞生了。
现在产品远销海内外,成为名副其实走出去的民族品牌。
与老干妈成名之路不同的是,刘斌一开始就想到为其他店家供货,既节约成本又能了解顾客对豆浆的喜爱程度,这种经营方式适合初创企业用来打磨产品。
因为刚创业那段时间他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到豆浆的原材料、设备上,实在没有更多开店资金。
在他看来,只要将产品做到极致,顾客自然会爱不释手。
刘斌至今还记得那个场景,当时他给第一家店供货豆浆,没想到一天下来只卖出了一杯豆浆,满心失落。
但是他没有想到就此放弃。
一月过后,他供应的豆浆成为了招牌。
“甚至有食客来了只是为了点杯豆浆。
”刘斌说,当时自己一天的销售额就能达到五千元了。
为什么定位高校? 随着刘斌的豆浆被更多的餐馆接纳,在第一年3家联营店的基础上,每年都有新店加入,平均每年业绩按40%的速度增长,这些沉甸甸的数据背后全是顾客对豆浆的喜爱,坚定了他做豆浆的心。
联营的模式走通了,但并没有满足刘斌的理想。
为了加速“豆浆记忆”的发展,他开始关注高校市场。
2010年,健康饮食的风潮推动了全国餐饮行业的变革,绿色、安全成为消费者选择饮食的首位。
在刘斌眼中,这成就了他进入高校市场的优势。
“因为豆浆浓稠度。
”刘斌说,要达到浓稠的口感,需要精准把握制作的时间和温度,这些细节如果做不好,就会有食物中毒的危险。
因此,各大高校食堂为了保证安全,通常就会熬得比较淡,也导致口味不好。
如果既能保障安全又能满足口味,就成了我的机会。
后来,“豆浆记忆”果然以浓稠的高品质豆浆得到学生的认可。
虽然进驻的第一所高校——重庆大学,当年其食堂的豆浆只要3毛钱,但“豆浆记忆”2元的价格,还是没能阻挡络绎不绝的学生。
截至目前,“豆浆记忆”已覆盖重大、重师、理工大、重邮、川外、西南大学等50多所学校,为50万学生服务,业绩以每年2~3倍增长。
中国有高校、高职、高中学生7000万人,市场潜力无限。
经营:合伙人模式解决员工为谁干 在刘斌进军高校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
首先,早餐本来就早,而制作豆浆的速度又比较慢,必须要凌晨4点就进店准备,洗豆子、挑选、熬制等,这样才可以保证学生起床后,喝到香浓的豆浆。
其次,为了节约人力成本,更多的高校店里只有1个营业员,熬制豆浆、收银、销售等店里的所有工作流程,全部落到一人身上。
起得早,工作时间相对较长、枯燥。
由于工作辛苦,大多数店员干不了一个月,便主动辞职了。
员工离职了,只好管理层们自己上阵,不能因为没人上班,耽误学生早餐和营养。
不能老是这样,必须想个办法解决人员流失的问题。
后来,他想到一个既能提高店员收入又能调动员工积极性,每月还能多卖出豆浆的方法:合伙人制。
即,将学校店委托给经过各项考核的店员经营,根据当月的营业额,按照一定的比例分享收益。
当时,一线店员平均工资3000多,最高的接近1万。
那时候,在西南大学有位伙伴叫李命琴,店面生意被她经营的红红火火,为了卖出更多的豆浆,凌晨3点就进入食堂工作,因为天色太早,食堂是不开门的,她就偷偷爬窗户溜进去。
刘斌每次回忆起这些故事,心里总是很感动、很温暖。
在他看来,小伙伴是和他是站在一条线上的,心是在一起的。
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人心齐泰山移,大概说的就是像这样的故事。
像豆浆记忆这样坚持做好一个产品的创业者还很多,他们在创业的路上简单地长跑,简单地做一件事。
他们做事,只为意义本身,所谓的成功,只是一个结果,它也许水到渠成。
1、激烈的言语,正是表示理由的薄弱。
2、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3、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4、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5、再困难,氧气总是够吸的吧! 6、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7、做正确的事,再把事情做正确。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9、活鱼会逆流而上,死鱼才随波逐流。
10、没有人能令你失望,除了你自己。
1、你应该为生存而食,不应为食而生存。
2、饮食习惯的改良比其他任何改良,其优点显然要大得多。
3、要少吃,要常吃。
4、吃千吃万,不如吃饭。
5、一生没有宴饮,就像一条长路没有旅店一样 6、饮水要思源,吃饭当节俭。
粒粒盘中餐,皆是辛苦换。
7、粮食就是生命,知识拯救灵魂。
8、勤勤俭俭粮满仓,大手大脚仓底光。
9、从来没有一个例子能证明好话能安慰饥饿的胃。
10、愈是能够欣赏食物的人就愈不需要调味品,愈是能够欣赏饮料的人就愈不忙于寻求他所没有的饮料。
11、十匙合成一碗饭。
12、所食愈少,心开愈益;
所食愈多,心愈寒,年愈损焉。
13、粗茶淡饭,细水长流。
14、人不得夜食,夜勿过醉饱。
15、纵口固快一时,积久必为灾害。
16、我为生存,为服务于人而食,有时也为快乐而食,但并不为享受才进食。
17、如果需要改变一种饮食习惯,那么最好对饮食全面重新调整一下。
18、人的饮食要从五谷杂粮中吸收多方面的营养,也要从多种蔬菜中吸收营养,不能偏食。